沈阳市政府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电话:12319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 涉密信息严禁上网 |
您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专栏

党务公开

局长信箱

市城乡建设局关于综合施策尽快解决全市停车难问题的提案(第030号)的答复

2022年10月08日 来源:沈阳城乡建设局

沈建提案202234

市城乡建设局关于综合施策尽快解决全市

停车难问题的提案(第030号)的答复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综合施策尽快解决全市停车难问题的提案我局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总体进展

根据我市停车实际,聚焦立清单、摸底数、找路径、定试点、建场景、增泊位、出政策、抓秩序、重宣传、优公交10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厘清路径、摸清情况、落实措施,积极缓解停车矛盾。

(一)立清单,落实专班专干

为推进我市公共停车场的投资建设,解决停车难问题,市政府成立了沈阳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财政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负责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的日常综合协调与管理工作。

按照市区联动、条抓块保工作模式,一是成立市区两级专班,市级专班包括14个市直部门,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局;区级专班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包括区内相关部门。二是制定了《2022年缓解停车矛盾工作任务清单》,将任务分解为5方面、27项工作措施、36项具体任务。三是采取每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的形式推进相关工作,并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对滞后工作进行督办。

(二)摸底数,完成停车普查

由北京晶众科技、北京市规划院、沈阳市规划院联合推进完成了我市停车普查工作根据普查结果,车辆总体停放能力可达到205.2万辆,其中,中心城区既有泊位可停放173.6万辆、企事业单位及小区等内部无泊位停车31.6万辆。既有泊位中,路外泊位142.2万个、路内(红线内)泊位22万个、路侧(退线空间)泊位9.4万个。针对夜间(21:00)以后停车情况进行普查,得到中心城区夜间刚性停车需求约168万辆。

经梳理分析,主要有6方面特征:一是总量基本平衡,能够实现11位;二是空间分布不均衡。统筹考虑区划边界、路长制管理、服务半径等因素,将中心城区划分361个停车单元,其中312个单元车位供给充足、49个单元供给不足(主要分布二环范围内,包括和平南市场、铁西霁虹等42个单元)三是时间分布不均衡。商场、办公、医院等公建泊位的夜间闲置率高(66%-80%空置),居住泊位的白天闲置率高(58%空置),错时共享条件充裕;四是路内泊位设置率高。3750条路段有路内泊位22万个,占泊位总量12.7%,与既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平均5%)超量严重;五是违停现象严重。白天路内违停14.7万辆、夜间违停21.2万辆;六是夜间路外泊位闲置数高,达到50.2万个,占比35.3%(路外泊位142.2万个),其中,居住地下闲置泊位16.8万个、商业与办公闲置泊位约18.8万个、其他建筑闲置泊位约14.6万个。

(三)找路径,开展顶层设计

从泊位供需现状看,总量基本平衡,但部分区域、部分时段供需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对此,我们引进北京市规划院与本地院合作,开展我市停车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通过横向对比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郑州等十几个国内城市的机动化发展过程、停车发展战略以及停车治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停车矛盾无法通过单纯增加停车设施予以解决,工作重点需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转变为现代化停车综合治理的意见并编制完成了《沈阳市停车综合治理专项规划》。

(四)定试点,形成典型经验

在市内9区分两批推进12处停车试点区域综合整治,涵盖商住混合区、三甲医院地区、高密度居住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在试点区域整治过程中,采取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的形式,总结形成了摸底普查、扩容供给、智慧赋能、宣传引导、工程建设、长效管理六步工作法,共54项措施。

(五)建场景,强化智慧赋能

好停车场景作为盛世通”APP内嵌模块已于2021930日上线运行,目前已录入全部963家经营性停车场,包括26.9万个泊位位置、收费标准、泊位数量等信息,并支持导航服务功能。其中,574家经营性停车场、19万个泊位已实现与好停车场景的互联互通,可提供实时空闲泊位查询等即时服务,占比泊位总数70.3%

(六)增泊位,落实综合举措

通过新建、盘活、挖潜等一系列措施,共增加泊位1.3万个。一是市内9区利用土储及闲置地块建设停车场54处,新增泊位5445个;二是利用既有停车场平改立”6处,增加泊位1104个;三是市人防办盘活闲置人防泊位2600个;四是结合121个老旧小区改造挖潜内部泊位3530个。同时,在快速路二期PPP项目中,统筹考虑公交停车需求,今年建设7处立体复合停车楼,可增加泊位5200个。

(七)出政策,补齐制度短板

市停车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出台有关意见、标准、导则、实施方案等文件10项。

其中,我局牵头制定《沈阳市缓解停车矛盾工作方案》《2022年沈阳市缓解停车矛盾实施方案》《沈阳市停车管理工作手册》《沈阳市智能停车场信息系统建设技术导则》,为全市停车工作提供指导;市自然资源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落实新建停车场规划核实工作;市城管执法局制定了《沈阳市人行道净化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违规地锁地桩的清理整治;市人防办出台《沈阳市人防工程助力解决停车矛盾指导意见》,对启用人防泊位给予费用减免;市房产局出台《关于推进住宅区新建改造盘活共享停车泊位工作的指导意见》,挖潜住宅小区停车供给能力;市公安局出台《沈阳市道路泊位规范设置导则》,指导路内泊位标准化施划。自然资源局已起草《沈阳市储备地块利用为临时停车场用地的指导意见》。

资金保障方面,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立体停车设施(场)政府补贴资金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实施专项资金补贴。针对利用社会资本建设的公共立体设施(场),建设项目建设前列入我市停车建设年度计划,项目建设手续齐全,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在已接入我市智慧停车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情况下,依据具体建设形式,可申请3000-8000/泊位的补贴资金。2018-2021年,市财政局累计拨付公共停车场建设市本级补贴资金1345.5万元。

收费标准方面,按照路内高于路外、拥堵时段高于普通时段、重点区域高于一般区域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停车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泊位周转率、强化道路通行功能、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为目的,我市发改委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我市部分区域实行政府定价机动车停放服务差别化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沈发改发〔2018105号)。针对我市道路停车泊位服务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收费标准实行差别化收费,其中,一类区域路内3/30分钟、24小时最高限价40元;二类区域路内2/30分钟、24小时最高限价25元;三类区域路内1.0/30分钟、24小时最高限价10元。夜间时段路内免费,新能源车半价优惠。

(八)抓秩序,加强执法管理

一是市交警局制定了《沈阳市公安局(交警)2022年深化警惕停车秩序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做好现阶段疫情防控时期全市停车秩序管控工作的通知》,发布了《关于设立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严管路段的通告》,将我市青年大街、南五马路等165条主次干道确定为机动车违法行为严管路段。二是开展停车场监管工作。3月以来,累计巡查经营性公共停车场165处,重点对和平新世界、长白地区及铁西保工街地区等市内九区热点区域,开展停车场监管工作,发现停车场违法行为12件,下达违法行为整改通知书12件,拆除占道设施4处,移交区级纪委部门线索1件。三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擅自设置停车场设施、违规占用车位、车辆乱停放等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年初以来,采取张贴提示单、现场劝离等方式清理绿地内停放机动车147台次,清除整改擅自在停车泊位和人行道等场地设置的地桩、地锁335个。

(九)重宣传,争取市民支持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社区宣传栏等媒体作用,对停车各项内容广泛宣传。一是在试点工作中,采取线下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线上业主群持续通知等方式,赢得公众理解;二是在缓解难停车过程中,通过官方媒体解读、专家采访等形式,介绍停车工作要点与实施意义;三是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期间,利用会客厅市民呼 代表应环节,回应市民关注,积极宣传我市停车理念及各项措施。

(十)优公交,坚持公交引领

一是持续新增更新车辆。2022年新增、更新新能源或纯电动公交车辆1128台,淘汰老旧柴油公交车。二是新开调整公交线路。2017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开通70条微循环线路。增加线路里程481.2公里,填补公交空白154.5公里,进一步扩大公交线网的覆盖范围。三是争取财政支撑,缩短行车间隔。20211011日,市委编委批复正式成立沈阳市城市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七个工作专班,全面推动公交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我市在借鉴国内先进城市做法基础上,已基本形成了公交运营财政补贴、成本规制、服务质量考核等制度;同时,密切关注公交线路客流变化情况,如出现客流集中线路,组织公交企业有针对性增发车次、缩短车隔,实现公交资源优化配置。四是加强公交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了以新建公交停车场为主、挖潜现状场站和利用临时场站为辅的原则,新建公交场站解决544台,通过利用现有公交停车场、高架桥下空间以及延长线路、施画公交专用车位等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解决308台,解决二环内全部公交车马路占道停车问题。

、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局将牵头专班,采取专班专干、条抓块保、出台办法、细化任务、定期调度的工作模式,联合专班成员单位,持续改善停车供需矛盾,提升交通运行效率。

(一)有序推进停车综合治理工作

落实市委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停车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我局组织编制了《沈阳市停车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22年沈阳市缓解停车矛盾工作方案》,并已正式印发。《方案》充分对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郑州等国内城市机动化发展过程、停车战略以及治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停车矛盾很难通过单纯增加停车设施予以解决,工作重点需由设施建设为主转变为现代化停车综合治理。同时,《方案》以优供、强治、调需、智管为工作重点,按照条抓块保的工作原则,将全市划分为361个网格单元,通过停车试点工作总结的六步工作法,逐步推进网格单元违停入库

1.优供方面。重点盘活人防地下泊位;制定《地下停车位不动产登记实施细则》、《车位()租售管理通知》等政策,盘活居住地下闲置泊位;制定《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指导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鼓励办法》等政策,推进商业、办公泊位夜间错时共享;制定《闲置储备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指导意见》、《鼓励利用自有用地设置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办法》等政策,推进闲置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产权单位平改立

2.强治方面。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减少违停行为,还路于行;优化次干路泊位,兼顾夜间刚性停车需求与白天动态交通功能;对背街小巷泊位开展复线、擦除、新增等工作;对道路边石以上慢行空间、绿化带、建筑退线空间开展停车秩序规范化管理工作;对侵占慢行空间的停车场设施(道闸、护栏等)进行严格整治;推广电子警察等非接触式执法设备;加大违停拖车力度,扩容拖车车辆及违停存放地点。

3.调需方面。调控重点医院、学校停车供需矛盾;推进P+R停车场建设,截流进入市中心小汽车;滚动修订配建标准,适应城市机动化发展需求;预留公共停车场,进行规划控制;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停车收费。

4.智管方面。全面推进公共停车场接入应用场景,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推广多方式无感支付,包括ETC、微信无感停车场、支付宝车牌付、先离场后付费等;将经营性公共停车场数据开放给互联网地图企业,提升服务人群覆盖度。

5.“网格化工作方面。形成项目库与任务清单,以政策为保障,由各区政府依托路长制落实规划项目化。按照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制定361个网格单元工作方案,推进供大于需86个网格违停入库,通过盘活、共享等措施,推进供需平衡226个网格违停入库,针对供小于需49个网格单元,通过新建增量补齐停车缺口与短板。

(二)稳步推进路内停车管理改革工作

一是探索城管部门进行违停执法工作。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且需要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领域推行综合执法。……,交通管理方面侵占城市道路、违法停放车辆等的行政处罚权;……,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拟在我市选取试点区域,探索由城管部门进行违停执法工作,经验成熟后逐步推广。

二是优化路内停车智慧化管理方式。借鉴北京、郑州经验,探索应用高位视频数据采集技术,试点推进路内泊位的智慧化管理;同时,利用高位视频技术协助公安等执法部门对路内违停取证,辅助城市管理部门对树木倒伏、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三是分阶段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明确路内停车收支两条线行政主管部门,在完成路内停车高位视频系统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以路内停车全面实行电子收费,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为标志,分阶段分区域实行收支两条线。

四是完善欠费追缴措施。打通路内停车欠费与城市信用体系,分批将欠费时间长、额度大的车主推送至信用平台;研究推广区块链在付费信用体系中的应用,逐步培育市民停车付费习惯。

(三)严格开展常态长效停车秩序管理

市公安局将持续加强全市静态停车秩序管理,通过打造整齐有序的严管示范街路以线带面促提升,逐步实现停车秩序整整齐齐、交通通行泾渭分明,促进城市品质再升级。同步推动停车信息化服务创新,会同市信息中心,依托盛事通”APP,建设扫码挪车(一键挪车)、拖车查询两个平台,通过扫描车主盛事通二维码或车牌,直接拨通车主电话通知挪车,纾解挪车矛盾。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继续按照《关于开展慢行空间停车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整治私圈停车场、乱占停车位、无序停放等问题,从而净化慢行空间,缓解停车矛盾,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市容秩序,为建设高品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供支撑。

(四)严格执行配建标准,探索居住区地下泊位不动产登记

建筑工程配建标准方面。按照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停车配建标准每隔3~5年启动修编工作,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将梳理2018年至今配建泊位审批情况,横向对标对表先进城市、纵向对标历年审批情况,系统评估近4年来配建标准应用情况;在定性定量评估结论基础上,开展我市配建停车标准修编工作。探索拟构建差别化、区间化的指标体系,形成上、下限区间化的配建指标体系,尤其是设置地铁站点周边公建设施配建指标的上限值,鼓励工作、娱乐、购物等出行采取公共交通方式,侧面调控机动化发展。

规划核实方面,2021年开始,我市自然资源局将建筑物停车配建泊位建设情况纳入规划核实工作,形成约束效应,力争做到不欠新帐。

地下车位产权办理方面。探索制定《沈阳市地下停车位建设用地及不动产登记实施细则》,明确地下车位土地出让金计算标准、地下停车位登记办法等要点,提高群众购买车位积极性,盘活闲置停车资源。

(五)推广立体停车场库的建设应用,促进停车产业化发展

一是鼓励产权单位进行平改立对具备院落的产权单位进行梳理,在停车供小于需的区域,鼓励产权单位利用自有用地进行平改立,即平面停车场改造为立体停车场库,增加停车泊位供给能力;同时,按照市交管部门统一要求,鼓励扩容后的立体停车场办理相关手续,面向社会对外经营开放,缓解周边区域停车矛盾。

二是鼓励老旧小区建设立体停车场库。我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尤其是一环范围内)老旧小区分布较多,老旧小区建设时执行的机动车位配建标准为1989年公安部与建设部联合印发的《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配建标准较低、停车泊位缺口大,无法满足近年来机动化迅猛发展带来的需求。参考上海、成都、南京等城市经验,挖潜老旧小区地上、地下空间设置立体停车库,是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的主要措施之一,我市也将在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更新项目中,研究推进立体停车场库建设。

三是鼓励公园、广场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在停车供需矛盾较大区域,利用公园广场硬铺空间建设地下立体停车设施,避免大规模移植树木,实现泊位增量。

四是修编《关于鼓励利用自有用地设置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办法》(沈政办发[2016]109)将机械立体停车设备归类为临时停车资源,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环评、施工等许可手续,建筑面积不纳入容积率计算范围,不再办理土地供应手续,免缴相关土地费用。

(六)重点改善热点地区停车环境

按照治堵先治乱、治乱先治停理念,着力缓解三甲医院、办公单位、重点商圈、中小学、老旧小区等热点地区停车难、停车乱。基于停车治理六步工作法,动静结合、建管并举,以挖潜、盘活、共享等存量措施为主,以新建改造为辅,结合城市更新、街路更新、老街复兴、背街小巷改造等相关工作,序化公共空间、系统改善停车环境,实现热点地区有位停、合法停、方便停,进而提升街区品质、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活力。

(七)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依据《沈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阶段稿),我市交通发展将坚持以人的出行方便为根本,把群众宜居、方便的理念贯穿到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中,重点由大规模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逐步引导市民出行由小汽车依赖向轨道+公交+慢行绿色出行转变。公共交通方面,将持续完善公交服务,逐步形成“1公里步行、3公里自行车、5公里常规公交、长距离轨道的城市客运服务体系。以公交改革为抓手,持续深化公交都市建设,推进公交高质量发展,倾力打造全覆盖、多层次、有颜值、有温度的公交体系,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完善公共交通均等化出行服务,全面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开展五化工作:

一是多元化,构建多层次公交网。构建由快、干、普、支构成的四级常规公交网和由定制公交、旅游公交、城乡公交组成的特色公交网。加强公交线网与地铁、火车站、机场、枢纽场站的接驳与换乘,形成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互补、换乘便捷的立体出行网。

二是一体化,落实公交场站用地。构建停车场、枢纽站、停保场三级场站体系,实现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一体化接驳换乘,建立健全公交用地综合开发增值反哺机制。

三是品质化,提升公交配套设施。多措并举设置公交港湾站、公交专用道,强化公交路权,提升公交核心竞争力。

四是智慧化,智慧赋能公交系统。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更新力度,推进公交信息化改革,优化硬件、软件条件。

五是精细化,重塑行业治理体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创新行业发展机制,提高行业治理水平。

感谢贵委对我局缓解停车矛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