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乡建设局抗击疫情工作先进事迹专刊第2期
第2期
中共沈阳市城乡建设局机关委员会 2020年2月6日
市城乡建设局安全监督站参加市六院
改造项目工作快讯
1月27日至2月3日,经过8个日夜的连续奋战,由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组织建设的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观察病房和医护人员休养区建设完工并交付使用。为保障改造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市建设局安全监督站义无反顾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17名党员干部按照监管区域和专业分工,组成6个临时工作组24小时驻守在施工现场,圆满完成了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任务。
改造工程交付
1月25日的大年初一,市安全站接到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下达的为市六院改造项目提供安全监督保障的工作任务后,安全站站长、支部书记王维军同志立即组织支部委员召开视频会议,提出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的倡议,征集安全监管志愿者,并研究部署监督工作方案和监督计划,由于工期紧、任务重、现场施工情况复杂,实际条件不允许像日常监管一样实施安全监管,决定实施“战时”监管模式,哪有施工哪就有安全监督员,哪有风险哪就有党员干部。宋连海副站长干了一辈子建设安全监管工作,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当他了解到此次任务复杂,现场安全保障难度大的情况后,主动提出我是支部副书记、副站长、老党员,我先上,放弃了阖家欢乐的新春佳节,义无反顾的冲在了最前面,吃住在现场,一守就是八天八夜,直至临时病房和医护人员休养区建成移交。监督一科张念文科长因分管和平区建设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是市安全站中层干部中第一个接到工作任务的党员,张念文的母亲刚刚做过手术,此时又正值春节,正是儿子在旁悉心照料弥补平时因工作忙不能抽身的亏欠的时候,但是作为一名党员,在面临亲情与责任的抉择之际,他毫不犹豫的选择冲到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正月初二下午接到通知后连夜从盘锦开车返回沈阳投入到繁忙的安全监管工作中。
市安全站领导班子在考虑年龄及体力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在安排值班时没有安排高群同志,因为他还有6个月就将光荣退休,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值班名单中时,给市站支部书记发了这样一条微信,他说“还有我能胜任的工作任务和安排吗,我是老同志老党员,我想参与到一线工作中去,我时刻等候党支部的命令。”朴实的语言感动和鼓励着每一个在一线奋战的同事。侯建明同志作为市安全站的工勤编,非党员,在得知值班人手不足的情况后,主动请缨要求配合巡查,他说“我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是部队教育了我,培养了我,我要在人民需要我的时候冲在前线。” 监督二科赵庆凯科长,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党员,在面对全国疫情的特殊时刻,毅然选择挺身而出,与共产党员荣辱与共、肝胆相照,誓要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疫情面前,面临家庭、工作、责任的重重选择,这样鲜活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全力推进工程建设,与疫情发展抢时间,市安全站6个临时工作组按照区域和专业分工,不间断对施工作业情况进行24小时安全检查,因工期紧任务重,现场施工人员最多时约800人同时作业,大型机械、多工种人员交叉作业,安全监督管理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夜间的监督检查工作,市站安全监管人员在零下20℃的严寒中抛洒汗水,坚守岗位巡查到天明,在谈之色变的病魔面前点燃生命的希望。为确保现场施工安全,截止到2月5日市安全站召集参建各方安全管理人员共计召开了8次站内会议,9次现场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并协调相关参建单位及时整改。其中,1月31日在巡查4号楼时发现4楼门口改造后过梁及梁上约500mm高的墙体随时可能脱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市站监督人员立即联系施工单位人员到现场整改,十分钟后隐患部位被整体拆除,类似的整改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安全站17名同志从政府管理人员变成施工现场安全员,与改造项目参建各方并肩作战、不分昼夜,遇到问题及时探讨并协调帮助解决,为项目快速推进和确保工程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
重大安全隐患部位
现场安全工作会
为了使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安全站组织参建各方安全管理人员建立了微信工作群,临时工作组都会将在现场发现的安全隐患照片及问题发到工作群中,提醒参建单位及时改正。一张张照片,一次次叮嘱,都是安全站全体一线工作者面对疫情最朴素的回应,市安全站将按照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的部署,继续驻守现场,协调各参建单位为争分夺秒加紧推进4号楼负压病房改造工程提供安全保障。
2月6日全市建筑工地项目现场情况。无异常,全市673个工地,现场共有2714人。其中,市六院病房改造共895人:二局管理人员40人,施工人员白班570人,晚班220人,小计830人;双兴管理人员25人,施工人员白班30人,晚班10人,小计65人。地铁工程值班减少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