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政府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电话:12319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 涉密信息严禁上网 |
您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专栏

党务公开

局长信箱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8天6千余平方米 沈阳见证奇迹

2020年02月04日 来源:沈阳日报

8天6千余平方米 沈阳见证奇迹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应急工程建设纪实



源于:沈阳日报

    时间拨回到1月25日,那天沈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从3例增加到5例,虽然看起来数字并不恐怖,但沈阳市委、市政府还是在这个百姓习俗不出家门的大年初一,召开了紧急会议专题研究应对疫情,并最终决定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立刻对六院进行改造。

  新建48间总计2178平方米的隔离病房,新建和改造70间总计4150平方米的医护人员休养区……这是沈阳市委、市政府给出的六院“任务清单”。“起初我们计划工程最快也要15天建成,但市长给我们的批示是:日夜兼程、分秒必争,工期是否能再提前一些。”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刘旭辉对记者说。

  在本该阖家欢乐的新春佳节里,800名沈阳城建人义无反顾,火速奔赴前线。从1月27日开始,他们与时间赛跑,为的是能用那一砖一瓦,跑赢病毒,拯救同胞;他们众志成城,在零下20℃的寒风中抛洒汗水,绞尽心血全国寻求物资设备;他们奋勇逆行,在谈之色变的病魔旁打造着生命的防线……

  在党旗的见证下,在一墙之隔的医生和病患们的期盼中,沈阳城建人最终仅用8天时间,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

  与病魔赛跑

  六院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传染病院。此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初期,主要承担全市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救治和会诊任务。随着防控攻坚战的开始,最终“升级”为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集中救治中心,担负起救治沈阳及我省中部地区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辽阳、铁岭、盘锦等6个城市的确诊患者的重任,是目前全省第一个挂牌,第一个到外地转运患者,第一个收治外地确诊患者的区域集中救治中心。

  为了迎接更强的挑战,市卫健委安排了沈阳最强有力的医疗力量和医疗机构进驻医院,全面提升承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能力。

  1月25日(正月初一),在市委市政府提出总计11000多平方米的六院“任务清单”后,市城乡建设局、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不讲条件立下军令状。几家单位主要领导立即赶到六院进行实地踏勘,并与六院相关骨干共同商讨研究落实医院改造和建设工作。“大家意见很快就统一,采用装配式模块房形式。”刘旭辉告诉记者,最后建设方案决定利用医院现有空地,新建隔离病房和医护人员休养区,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诊疗环境。

  1月25日21时,市城乡建设局迅速对接中建东北设计院,希望后者可以尽快拿出设计图纸。设计院连夜召回在沈休假的所有设计师赶回公司加班。深夜里,设计师们不眠不休,戴着口罩在会议室里不断修改设计,最终7小时做出初步方案和设备采购清单表,24小时拿出第一张施工图。

  “工程被确定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将4号楼改造出48间负压病房,二是在3号楼和4号楼之间建设临时隔离病房48间,最后是在医院东侧停车场内,建一个可供260名左右医护人员使用的休息区。”市城乡建设事务服务中心书记居理宏对记者说。

  为了在短时间内高效作业,市政府成立了由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纪委监委等部门组成的保障组。而在施工现场,市城乡建设局和六院成立了现场建设指挥部。1月26日(正月初二)早上7点,一声令下,30多名干部职工从四面八方向现场集结,不到五个小时,所有人员全部到位。

  中建东北设计院、沈阳公用建筑设计院作为设计单位,中建二局、沈阳双兴建设集团作为建设单位,沈阳振东监理公司作为监理单位,纷纷立下军令状,坚决完成“作战”任务。

  从1月27日开始,并不宽敞的六院后院里挤满了人、机械和设备,最高峰时有800名建设者和20台套施工机械设备同时奋战。特别是1月28日,隔离病房开始焊接框架,当时整个场地将近200个焊枪一起开动。“那迸发的火花让人感觉这里不是在建所医院,而是在焊接一艘充满希望的航船。”一直在现场的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副站长宋连海对记者说。

  用很多工作人员的话说,这8天时间过得太热血了。很多工人在正月初一接到施工通知,刚吃完饺子便立即返回。在这个春节里,他们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角力,吃住在现场,在寒风中坚守十几个小时,没顾上喝一口水、吃一顿饭,没有一个人抱怨。家住铁西的工人赵文远说:“看到那些穿着防护服的大夫,心里就特害怕,但后来一想,那些医护人员都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医院还为我们发了口罩,我们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

  与困难角力

  “用8天时间完成工程,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1月26日我接到任务后,从江苏盐城开车用了10个小时就赶到了沈阳。”从1月27日开始,就一直钉在现场的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党委书记刘建钊对记者说。

  此次六院的改造建设难度极高。市城乡建设局二级巡视员隋明悦告诉记者,虽然是老城建,但刚接到任务时,大家对传染病医院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在我们最初的印象里,认为就是要建病房,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建传染病医院要求非常严格——通风、隔离的标准都很高。我们进场第一天就想把基础结构给建起来,但市卫健委、六院派来了专家,把具体要求跟我们讲了,我们只能一边建设一边改图纸。”

  六院改造工程从第一天开始,就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是缺人。由于正值春节,加上疫情严峻,沈阳及周边地区几乎找不到工人和合适的作业车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建二局和沈阳双兴建设集团的负责人亲自给工人们打电话,嘘寒问暖间请他们回来工作。同时,因为疫情省内交通不便,市政府更是特事特办,与阜新、盖州等地政府协调,安排施工单位用大巴挨家挨户接工人们回来。

  其次是缺物。春节期间,市内各家建筑材料企业都处于休息状态。原来负责沈阳现代建筑产业工作的居理宏多方联系,最后在沈北新区的海纳百川沈阳模块化房屋建筑公司找到3750平方米的模块房,这家公司的负责人赵纪营在得知情况后,连费用都没谈,就把材料运到了六院。

  第三是缺施工作业区。由于场地限制,大型机械吊装受到影响,六院副院长王磊石积极协调场地,科学组织院内车辆停放,最大限度为施工创造条件。

  为了战胜病毒,全市各界众志成城,紧密配合:市电力公司经过30小时的奋战,完成2台630千伏安变压器的安装送电工作;市交警安排专人六院附近执勤;市消防部门在六院旁专门安排了2台消防车,消防队员们24小时待命……

  2月3日晚,正月初十,当不少人还“蜗居”在家防范病毒时,沈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主阵地”——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六院”)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群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在对崭新的病房进行清洁消毒,排风、空调等设备也在做交接前的调试。

  党员冲在前

  此次,在六院改造中,党员领导干部始终站在建设的最前沿,指挥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战斗。“我正月初二就来了,原来计划回老家看望父母的计划只能延后了。”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岳阳对记者说。

  24小时质检,这在以前不曾有过,但在六院改造工程里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岳阳告诉记者,作为质量监督部门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紧迫性和危险性,我们在全站总动员的基础上,采取了个人自愿报名加组织考察的方式确定了10名同志,分成四组驻守现场,每天24小时不间断检查监督,对排水管道铺设、板房安装、电缆敷设、管道安装等各个环节施行了全过程、无死角、零距离监管,保证了六院改造和新建工程质量过关。

  信息化的监管模式让许多问题得以在第一时间解决,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记者在工程建设微信群里看到,图片、留言已经过万条,即便监督人员在凌晨两点多留言,施工单位也能迅速改正。

  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各工种、各专业立体交叉施工,整体协同作战,为了避免交叉施工造成意外,安全监督人员一刻也不敢松懈。“就拿内墙板安装来说,由于墙板需要现场切割,火花四溅极容易引发火灾,为此,我们紧急协调施工单位调配了200多个灭火器到现场。市消防部门也安排了2台消防车24小时待命,很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站长王维军对记者说。

  8天时间,各部门之间大量的协调工作,需要指挥部一件件解决;工程上的每一个细节,需要他们一个个落实。沈阳建设系统的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同心同德,构筑起防控疫情的坚强战线。

  不经意间,记者看到了刘旭辉那双冻伤的手,他笑了笑说,“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因为我们的背后是整个城市,还有我们伟大的祖国。”

  2月3日,六院改造工程新建部分提前3天交付使用。隔离病房和医务人员休养区的完工,解决了六院疫情防控救治的燃眉之急。

  据介绍,接下来,沈阳城市建设者将加紧对负压病房的改造,力保这部分医疗设施在2月10日投入使用。(记者: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