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乡建设局 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停车与行车问题
8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何振文介绍,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停车与行车问题,市城乡建设局聚焦车位扩容供给、路网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公共停车泊位扩容缓解“停车难”
截至目前,全市围绕增量建设、存量盘活等工作举措,累计扩容公共停车泊位20425个,超额完成全年2万个泊位工作目标,着力缓解“停车难”。
一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停车场限时开放方面。截至目前,市、区两级66家行政事业单位专有停车场已实现对外限时开放,开放泊位4818个;停车场均设置专用标牌及指引标志,泊位信息接入“好停车”场景平台,缓解周边老旧小区停车矛盾。出台《行政事业单位专有停车场对外开放鼓励办法》,通过政策性文件进一步鼓励限时开放工作。
二是在闲置地下人防泊位盘活方面。修编《关于人防工程助力解决停车矛盾的指导意见》,通过降低人防工程使用费促进泊位盘活。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盘活人防工程36项、面积22.5万平方米、泊位5638个。
三是在闲置地块临时停车场建设方面。统筹考虑建设条件、停车需求等因素,累计建成51处闲置地块临时停车场,新增9969个泊位,缓解热点区域停车矛盾。
四是在停车楼建设方面。全力推进世纪大厦P+R、国际软件园等6处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工程,计划年底前建成使用。建成后将新增340个公交车泊位、4559个小汽车泊位。
五是在政策引领方面。出台《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公共立体停车设施(场)政府补贴资金办法》。通过减免土地价款、简化用地及审批手续,鼓励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形式给予不同标准补贴,鼓励和规范立体停车场建设。
持续优化出行环境缓解“行车堵”
今年继续实施快速路二期、工农桥改造、打通断头路、街路更新、背街小巷改造等工程,从完善快速路体系、优化路网结构、提升通行能力、畅通微循环4个维度出发,持续优化出行环境,着力缓解“行车堵”。
一是在快速路二期建设方面。我市快速路总里程达到369公里,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三位。目前,元江街快速路、元江街三环立交、大堤路改造、南阳湖街快速路、长青街快速路、雪松路跨线桥等6项快速路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正在抓紧实施。
二是在工农桥改造方面。工农桥改造及南京街—南堤路立交改造工程已完成桩基、承台、墩柱等下部结构施工,正在实施上部结构、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等施工,计划8月底前完成新建机动车桥施工,10月底前完成人行桥施工。
三是在打通断头路方面。全年计划实施10项断头路打通工程,共涉及5个区,长度7.68公里。目前,沈飞物流通道项目已基本完工,凌河街南段、东建街、蒲南路、赣江街4项工程已进场施工,剩余5项工程正在积极组织进场,年底前实现全部进场。
四是在街路更新方面。全年启动30条街路更新工程,目前已进场25项,完工3项。其中,青年大街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慢行系统改造、机动车道铣刨盖被,8月底前全部完工。
五是在背街小巷改造方面。全年计划实施309条背街小巷改造,目前,主体进场242条,已完工74条,计划10月底前全部完工。
何振文表示,缓解停车与行车矛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市城乡建设局将持续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氛围,逐步破解动、静态交通顽疾,打造有温度的沈城交通体系。(记者:徐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