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缓解沈阳市内停车难的建议》(第0389号)的答复
倪琛善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缓解沈阳市内停车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1.关于夜间开放机关及企事业停车位,有效利用空余停车位的建议。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于2018年制订了《沈阳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鼓励办法(试行)》,鼓励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在确保不影响正常办公,符合保密要求,优先满足单位自身车辆停放的基础上,尽量将空余车位采取错时共享的方式提供给社会车辆临时停放,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经梳理,市直共有行政事业单位86家,其中行政单位38家,事业单位48家,分散在428个点位上办公,使用内部停车场 104个、停车位8559个。其中市城乡建设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等12家单位的15个停车场、2805个停车位,已实现对外开放,占停车位总数的32.77%,对缓解周边停车难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2.关于利用空余非机动车道,规划停车泊位的建议。交警部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原则,根据道路级别及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和市民的出行安全等综合因素,在确保道路通行功能为原则基础上,利用非机动车道路施化停车泊位,最大限度满足停车需求。集合建筑退线腾退公建,增加施划泊位约2.65万个。
按照2019年破解行车难的人大议案要求,我市正在开展慢行系统改造,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科学布局非机动车、行人、停车泊位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障慢行畅通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的增加泊位供给,促使三者之间有序畅通。
3.关于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停车泊位,对具备改建条件的居民小区内部停车泊位进行合理施划改造,实现新增泊位的建议。市房产局从2018年开始,一直加大老旧小区内部停车秩序治理工作,充分挖潜老旧小区内部现有空间,新建、规范小区内部停车泊位。一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新建停车泊位,这两年共改造220个老旧小区,建设车位11187个。二是在不影响消防通道、交通组织、慢性安全,保证业主基本生活、出行需要的条件下,对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的老旧小区内部停车秩序进行规范,统一施划停车位,实现节余空间、合理停放、科学管理,这两年共规范了961个老旧小区内部停车位62530个,极大改善了老旧小区原有停车状况。
今年,市房产局将继续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增加泊位供给,列入2020年政府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63个,经过前期初步测算,63个小区改造后计划建设车位0.2万个,实际施划数量待施工开始后,根据工程进度和小区规划实际情况力争有所突破。
4.关于充分发掘土储、拆迁、拆违、边角余地等挖潜闲置用地新增停车泊位的建议。自2018年破解“停车难”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会同市土储部门、各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全市土储、拆迁地块进行了梳理统计,并结合周边停车需求等实际情况,陆续建设了热闹路、巴山路、沈铁路等公共停车场,对太原街道、瑞家坚果、路官一街等需求较大、地块较小地区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至今已利用闲置用地近百处建设公共停车场,增加泊位两万余个,覆盖小区近两百个,增加了区域泊位供给。
5.关于充分利用配建不足的小区周边街巷,在符合交通组织、慢行安全的条件下,科学设置夜间临时泊位的建议。近年来,交警部门切实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努力缓解停车难问题。一是充分利用道路临街退线空间,对符合机动车停放条件的采取“应划尽划”的工作原则,最大条件提供停车供给。二是设置限时停车泊位。对配建不足的小区周边,充分利用夜间道路停放功能需求大于通行功能需求的特点,规范设置夜间限时停车泊位或夜间停车带模式,缓解群众夜间停车难问题。自2018年以来,对停车需求较大、配建车位不足的小区周边945条路段施划停车泊位9.3万个。充分利用马路边石以上及临街空间,增加施划泊位约2.65万个。
6.关于对具备条件的单位,小区及平面停车场,推动平改立工作,鼓励建设立体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的建议。我市早在2016年,出台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鼓励利用自有用地设置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办法的通知》(沈政办发〔2016〕109号),鼓励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及个人利用自由用地、零散场地、建筑腾退空间等,新建或改建立体停车设施,增加停车设备供给。
在简化手续方面,我市采取申报备案制。只要取得合法用地手续,可按照特种设备类进行备案管理,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环评、施工等许可手续,但需满足质监部门关于特种设备管理的相关要求和验收条件,以及消防部门相关要求和验收条件。
考虑到立体停车设施投入大,收益慢,《办法》允许公共停车场项目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的前提下,将部分建筑面积用作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其中地上不超过10%,地下不超过25%。
为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立体停车场、引进先进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的积极性,我市于2018年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立体公共停车设施(场)政府补贴资金办法》,并于2019年6月出台了配套实施细则,社会资本投资新建的立体停车设备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接入我市智慧停车平台的,按设备类型不同,每个泊位补贴3000—8000元。
在各项鼓励政策的促进下,近年来我市围绕大型商业区、三甲医院等地新建改造了同泽街立体停车场、四院、六院、辽宁中医、市骨科医院、博隆大厦、居然之家、辽宁大厦等十余处公共立体停车设施,新增泊位两千余个,一定程度缓解了区域内停车矛盾。
受小区原有规划计划导致现有场地空间不足、利用业主共有场地空间需征求业主意愿、后期维护管理存在难点等诸多问题,推动老旧小区内部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较难。下一步,我们将对此项工作持续关注,研究政策、条件,积极推行老旧小区内建设立体停车位工作。
解决“停车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15个市直部门以及相关9个区,各部门将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倾听百姓心声,将缓解停车难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感谢您对我市缓解停车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