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强我市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及长效管理的建议》(第0375号)的答复
沈建建议〔2022〕48号
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强我市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及长效管理的建议》(第0375号)的答复
姜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品质提升工程建设及长效管理的建议收悉,您提出的通过升级完善、科学改造,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和老化、失养失修等问题,是我市正在开展的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城市更新工作基本情况
2021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同年,我市积极推动盛京皇城争创国家5A级景区,综合提升中山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启动八经街等21个历史片区更新利用,实施老旧小区周边背街小巷改造,开展10条道路的街路更新工程。其中:
一是实施老旧小区周边背街小巷改造。全市累计完成184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超额完成134条改造任务。我局按照“整洁靓丽、畅通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底蕴”的原则,编制了《沈阳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实施方案(2021-2023年)》,计划三年实施823条老旧小区周边及群众呼声较高的背街小巷。打造了渤海路、建院街等12条背街小巷示范工程。通过优化道路两侧空间、多杆合一和线缆入地、翻建路面和管线、增设绿化和街角景观、建设特色城市书房,挖掘文化元素等手段,提升街路文化品质、解决配套设施老化、线杆林立、建筑立面污损、路权不清等突出问题,重塑了街路景观特色形象,打造了舒适宜人的新型街路空间。
二是实施街路更新工程。2021年全市共实施10条道路,涉及9个区,总长23.8公里。工程于9月中旬全部开工,目前陵东街、全运五路、雪松路等3项工程已完工,其余7项局部节点路段建设已完成,剩余部分计划2022年6月全部完工。从整体效果看,一是通过贯彻“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的建设理念,交通路权充分体现公平原则、交通出行注重以人为本、交通文明引领提升城市文明,市民拥有实实在在获得感;二是通过贯彻U型空间全要素设计理念,在道路传统方式改造的基础上,增加两侧立体空间的提升改造,使街道的交通、市政、景观、建筑等四大功能更加完善,同时植入城市文化,塑造各具特色的街道空间,街道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制定管理办法。2021年年底,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工作部署,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吸引力、竞争力,沈阳市制定了《沈阳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遵循“规划引领、问题导向,绿色低碳、提升品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生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推动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实施城市更新活动。对城市发展形态和功能进行可持续改善,包括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提升居住环境,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等内容。
四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新伟书记、志成市长为组长的沈阳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在内的全市城市更新各项工作。今年3月10日,志成市长还专门视察了城市更新工程,志成市长详细了解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安排,强调系统推动城市更新,让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要按照“一拆、五改、五提升、微调整”要求,努力扩大公共空间,做建筑密度、灰色空间的减法,做生态绿地、公共服务的加法,不断完善丰富街路功能,打造城市新街景。老旧小区改造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并对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装电梯、增加车位等改造内容提出要求。
二、今年工作安排
今年,我市将在往年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五工程一管理”为重点,继续实施一系列工程类和管理类措施,提升城市品质。
(一)街道更新工程
由我局负责牵头组织,各区政府负责具体实施。按照“六化”、“U型空间全要素”和“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的建设原则,我市自2021年开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部分主次干路进行更新改造。2021年剩余的7项工程结转至2022年继续实施。同时,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优先对百姓“急难愁盼”的老旧街路进行提升改造,确定实施34项街道更新工程。
(二)城乡结合部整治
持续开展城乡结合部17条出口路及沿线52个现状村屯市容环境整治与优化提升工作。一是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继续开展城乡结合部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完善环卫、市容工作机制,开展问题大排查,进行每双周全覆盖检查,实行清单销号制,实施月通报、季度拉练观摩等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常态管理。二是出口路优化提升工作,17条出口路中有7条兼具城市功能的道路需要优化提升,2021年已实施6条,2022年浑南区政府负责实施丹霍公路5公里的优化提升,同时铁西区继续对沈新路、沈辽路、开发大道3条出口路、长21公里实施绿化与亮化景观提升。三是出口路沿线村屯及重点区域道路提升改造工作,各相关区政府负责,继续开展20个重点村屯拆迁或清洁化改造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80%达到环保督察的要求,力争年底前完成。完成18个保留村屯提升改造工作,启动17个村屯拆迁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对于洪区沈北路、中央大街、洪汇路,沈北新区宏业街、孝信街、沈北路西段、蒲北路7条重点区域街路、25公里实施优化提升。
(三)老旧小区提升改造
对全市47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1213.6万平方米,2717栋楼,19.8万户居民,投资35.8亿元。重点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即重在拆除违建;重在实施“上改下”,线缆管线入地改造、建筑屋面防水和节能改造、各类地下管线改造、道路改造、绿地改造;重在增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用房、增加休闲座椅等“城市家具”和城市书屋生活娱乐设施、增加消防和监控等安全设施。
(四)背街小巷提升改造
以“一拆五改五提升”为核心内容,提升改造背街小巷200条。即一拆:拆除未经批准私自搭建的房屋、棚亭、围墙、围栏等建筑物、构筑物。五改:改造路面,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尽可能实现“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实现路面平整、无坑洼;改停车,取消不合理的划线泊位,增设机动车禁停区;改线缆,架空线具备入地条件的全部实施入地,不具备入地条件的进行规范梳理;改立面,整修残墙断壁,建筑物外立面保持墙体干净、整洁;改广告牌匾,对陈旧、破损、有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的广告牌匾进行更换、维修。五提升:提升管网,统筹实施老旧供水管网、供暖管网、燃气 管线更新改造;提升慢行系统,尽可能完善慢行系统,保障慢行系统的安全、连续、方便、舒适;提升交通设施,合理设置标志、标线、信号灯、交通护栏等附属设施;提升景观绿化,建设口袋公园;提升文化,建设公共文化空间、主题文化长廊等。
(五)铁路及三四环沿线和高速出入口整治
重点围绕城市二三四环及其间呈放射状的20条主要道路、7条高速公路、11条铁路,按照“拆清改绿”“以绿为主”工作主线,开展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一是建立沿线规划控制范围内建筑物台账和现状绿地台账,并对现状绿地进行现场勘查、测绘和落图。二是开展“拆清改”回头看。开展拆除违建、清除垃圾、改变环境等行动,实行问题销号制度。三是实施绿化提升行动。重点采取增绿补绿、通道建设、公园化改造、城市窗口环境提升、城市窗口文化展示等5类工程措施,实施绿化提升行动。
(六)老旧管网改造
计划改造老旧管网1267公里。其中,燃气管网310公里、供水管网604公里、供热管网75公里、老旧小区管网278公里。
其中,在燃气管网改造方面,按照“2022年内灰口铸铁管线清零”“30年以上老旧管网应改尽改,20年以上老旧管网评估后改造”的总体目标,2022年重点改造221公里灰口铸铁管网和89公里30年以上钢管;在供水管网改造方面,为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我市近年已制定出2990公里小区内网改造、175公里市街管网改造方案,目前正按计划逐步落实。2022年安排了居民小区内网改造699公里、供水安全改造28公里、市街管网改造20公里;在供热管网改造方面,按照“运行年限超过30年的管网必须改造、运行年限超过20年的管网评估后改造”的总体目标,实施和谋划项目,2022年计划实施210公里供热管网改造。
(七)精细化管理
由市执法局牵头组织,聚焦市民群众关心的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实施垃圾分类转运、街路扫保、街边亮化、“十乱”整治等管理类工作措施,以及1000座口袋公园建设,104万株、22平方公里绿化补植等工程类项目。两项工程措施中,1000座口袋公园建设已完成选址、方案设计、多规合一平台报审以及设计标招标挂网等工作等前期工作,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已邀请行业专家对口袋公园方案进行了两轮评审,并联合市驻深办邀请“广州设计联”专家,选取部分设计方案进行线上研讨,提高设计水平。计划4月初进场施工,9月底前全部竣工。绿化补植,各地区均已完成项目计划编制,已落实资金,3月份启动实施,春季全部完成。
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