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推动我市轨道交通配套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第0438号)的答复
沈建建议〔2022〕65号
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推动我市轨道交通配套产业链发展的建议》(第0438号)的答复
张海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轨道交通配套产业链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与市工信局、地铁集团沟通协调,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已运营地铁1号线、2号线、9号线、10号线等4条线路,里程117公里;在建地铁1号线东延线、2号线南延线、3号线、4号线、6号线等5条地铁线路,里程140公里,计划于2025年底前全部在建实现初期运营。建成后我市地铁运营里程可达257公里,将极大改善我市的交通状况,方便市民出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沈阳市“十四五”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建设轨道上的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地铁建设的安排部署,我市已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编制(2025-2030年)工作,加快推进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
二、我市城市轨道交通配套产业链发展现状
(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数量规模情况。200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指导和我市部分优秀企业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共有30余家本地企业以项目总包、系统集成、设备制造等方式从事轨道交通产业,相关产品和服务涵盖城市轨道交通盾构机、电梯/扶梯、通风设备、环控设备、通信集成、自动售检票、综合监控、站台门、车辆部件、变配电设备、信号设备、安检设备等领域,基本建立起我市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产业,并在铁西开发区形成一定产业聚集。
目前,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共计18户,其中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企业15户,重点企业为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等;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3户,重点企业为沈阳中车时代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等。主导产品为铁路货车新造、检修和各种铁路配件制造,继电器、应答器、信号系统等铁路信号设备,城轨车辆牵引控制系统等。2021年,产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9.7亿元,同比下降0.75%,降幅较前年收窄。其中,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完成工业产值38.8亿元,占轨道交通装备的比重为97.7%;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完成工业产值0.9亿元,占轨道交通装备的比重为2.3%。
(二)产业研发能力较强,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是我国铁路货车主导设计企业,其制造检修铁路货车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企业在研制铁路车辆、城轨及地铁车辆等高品质制动产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轨道交通信号控制领域的核心制造企业,是中国铁路信号继电器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生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列车控制系统设备和地铁行车控制系统设备等信号产品,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沈阳中车时代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由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注册成立,是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城轨车辆牵引系统制造基地,专业生产牵引变流装置、辅助变流装置、网络控制装置等城轨车辆牵引控制系统。
(三)行业根基深厚,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我市装备制造业集中度较高,北方重工集团盾构机、特变沈变公司的供电系统、沈阳远大博林特公司安全门系统及电梯/扶梯系统、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自动检售票系统等产品技术水平先进,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较为完备的配套设备。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通过研究、引进及借鉴国内外地铁工程车产品及技术创新,完成多项技术攻关,产品可实现高效率、少劳工的作业模式,天津地铁工程车已履约交付。沈阳中车时代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已先后为沈阳地铁提供2号线、1号线增购、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10号线、4号线、2号线南延线等项目牵引系统产品,提高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本地化配套水平。
三、推进轨道交通配套产业链发展
(一)加快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及配套能力。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依托,以沈阳地铁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车辆组装、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通风环空系统、空调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通信系统、设备监控系统、供电系统、电梯/扶梯系统、安全门系统、灭火系统、盾构机等城市轨道交通配套(成套)装备,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配套体系。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依托中车沈车公司、沈阳铁路信号公司、沈阳中车时代公司等重点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影响力及对相关配套资源的吸纳效应,为企业在开展合资合作、市场开拓、配套对接中提供生产要素、信息资源、对接渠道等方面的服务和帮助。继续在重大装备首台(套)、智能升级、绿色制造、精益管理、科技研发、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
感谢您对我市轨道交通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