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改善我市机动车乱停占道等交通状况的建议》(第0578号)的答复
沈建建议〔2022〕77号
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改善我市机动车乱停占道等交通状况的建议》(第0578号)的答复
曹远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我市机动车乱停占道等交通状况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停车泊位供需情况
2021年底,我局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停车普查工作,依据普查分析结果,我市中心城区停车总体供需平衡,但空间与时间分布不均衡。总体供需方面,小汽车总体停放能力达到205.2万辆,包含既有泊位停放能力173.6万辆、企事业单位及小区等内部无泊位停车31.6万辆;停车需求白天135万个、夜间168万个,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空间分布方面,二环内白天停车饱和度为91%、夜间饱和度为110%,二、三环之间白天饱和度为74%、夜间饱和度为93%,三环以外白天饱和度为65%、夜间饱和度为71%。时间分布方面,白天商场、办公、医院等地点停车需求集中,居住区泊位闲置率高达58%;夜间居住区停车需求集中,商场、办公等地点泊位闲置率高达66%-80%。
经梳理分析,主要有6方面特征:一是总量基本平衡,能够实现1车1位;二是空间分布不均衡。统筹考虑区划边界、路长制管理、服务半径等因素,将中心城区划分361个停车单元,其中312个单元车位供给充足、49个单元供给不足(主要分布二环范围内,包括和平南市场、铁西霁虹等42个单元);三是时间分布不均衡。商场、办公、医院等公建泊位的夜间闲置率高(66%-80%空置),居住泊位的白天闲置率高(58%空置);四是路内泊位设置率高。3750条路段有路内泊位22万个,占泊位总量12.7%,与既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平均5%)超量严重;五是违停现象严重。白天路内违停14.7万辆、夜间违停21.2万辆;六是夜间路外泊位闲置数高,达到50.2万个,占比35.3%(路外泊位142.2万个),其中,居住地下闲置泊位16.8万个、商业与办公闲置泊位约18.8万个、其他建筑闲置泊位约14.6万个。
二、执法管理情况
依据公安部交管局2021年印发的《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操作规程(试行)》,在不超过城市道路里程数10%的前提下,我市设置了违法停车“严管示范街路”165条、全长452公里,突出重点区域、主要道路停车规范化管理;其他道路按照公安部最新要求,10分钟内通过电话、短信通知车主及时挪移,推行先劝离后处罚的管理方式;对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热点位置,设置限时泊位、限时停车区域满足群众需求;对轻微违停行为,张贴温馨提示告知单,逐步打造“管服结合、宽严相济”的停车管理格局。
三、热点地区停车情况
剖析五类热点地区停车矛盾。一是三甲医院停车难,中心城区86家三甲与综合医院中,停车场平均饱和度0.98,33家医院过饱和。二是重点商圈停车乱,7处重点商圈地面泊位过饱和,地下停车场闲置率高达33%,路满库闲现象严重。三是办公单位停车难,831个办公单位中,白天有422个停车过饱和,占比高达51%。四是居住组团新老城区矛盾差异明显,核心区老旧小区停车缺口大,外围新区地面二排违停严重,地下泊位闲置率高。五是中小学上学、放学瞬时停车矛盾突出,影响了崇山路、五爱街等58条城市主要干道动态运行。
四、下一步工作
(一)有序推进停车综合治理工作
落实市委“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停车综合治理的工作部署,我局组织编制了《沈阳市停车综合治理专项规划》、《2022年沈阳市缓解停车矛盾工作方案》,并已正式印发。《方案》充分对标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郑州等国内城市机动化发展过程、停车战略以及治理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停车矛盾很难通过单纯增加停车设施予以解决,工作重点需由设施建设为主转变为现代化停车综合治理”。同时,《方案》以“优供、强治、调需、智管”为工作重点,按照“条抓块保”的工作原则,将全市划分为361个网格单元,通过停车试点工作总结的六步工作法,逐步推进网格单元“违停入库”。
1.优供方面。重点盘活人防地下泊位;制定《地下停车位不动产登记实施细则》、《车位(库)租售管理通知》等政策,盘活居住地下闲置泊位;制定《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指导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鼓励办法》等政策,推进商业、办公泊位夜间错时共享;制定《闲置储备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指导意见》、《鼓励利用自有用地设置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办法》等政策,推进闲置地块建设临时停车场、产权单位“平改立”。
2.强治方面。一是指导各区,采取“分步实施”工作模式,优先从严管示范街路、“双百”示范街路开展道路泊位去除工作。同步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减少违停行为,还路于行。二是针对居住组团周边过境功能较大的次干路,逐步将其刚性全天候泊位调整为夜间临时泊位,保障日间交通功能。三是结合2022年200条背街小巷改造,对保留的泊位进行标准化复线,对取消泊位进行擦除,对新增泊位进行施划。四是规范道路缘石以上泊位设置,逐步取消红线内慢行空间停车泊位,确保慢行路权。五是针对道路缘石以上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试点探索城管、交警联合执法模式,研究调整相关体制机制,成熟后在全市推广。六是对侵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盲道等慢行空间的停车场设施(道闸、护栏等)进行专项治理,确保慢行交通路权。
3.调需方面。调控重点医院、学校停车供需矛盾;推进P+R停车场建设,截流进入市中心小汽车;滚动修订配建标准,适应城市机动化发展需求;预留公共停车场,进行规划控制;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停车收费。
4.智管方面。全面推进公共停车场接入应用场景,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推广多方式“无感支付”,包括ETC、微信无感停车场、支付宝“车牌付”、先离场后付费等;将经营性公共停车场数据开放给互联网地图企业,提升服务人群覆盖度。
5.“网格化”工作方面。形成项目库与任务清单,以政策为保障,由各区政府依托路长制落实“规划项目化”。按照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制定361个网格单元工作方案,推进供大于需86个网格“违停入库”,通过盘活、共享等措施,推进供需平衡226个网格“违停入库”,针对供小于需49个网格单元,通过新建增量补齐停车缺口与短板。
(二)严格开展常态长效停车秩序管理
市公安局将持续加强全市静态停车秩序管理,通过打造整齐有序的严管示范街路“以线带面”促提升,逐步实现停车秩序整整齐齐、交通通行泾渭分明,促进城市品质再升级。同步推动停车信息化服务创新,会同市信息中心,依托“盛事通”APP,建设扫码挪车(一键挪车)、拖车查询两个平台,通过扫描车主盛事通二维码或车牌,直接拨通车主电话通知挪车,纾解挪车矛盾。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继续按照《关于开展慢行空间停车问题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全力整治私圈停车场、乱占停车位、无序停放等问题,从而净化慢行空间,缓解停车矛盾,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市容秩序,为建设高品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提供支撑。
(三)重点改善热点地区停车环境
按照“治堵先治乱、治乱先治停”理念,着力缓解三甲医院、办公单位、重点商圈、中小学、老旧小区等热点地区停车难、停车乱。基于停车治理六步工作法,动静结合、建管并举,以挖潜、盘活、共享等存量措施为主,以新建改造为辅,结合城市更新、街路更新、老街复兴、背街小巷改造等相关工作,序化公共空间、系统改善停车环境,实现热点地区“有位停、合法停、方便停”,进而提升街区品质、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活力。
感谢您对我市缓解停车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