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统筹规划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强化街道绿化美化的四季理念的建议》(第0483号)的答复
沈建建议〔2024〕22号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统筹规划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强化街道绿化美化的四季理念的建议》(第0483号)的答复
董艳玲、林静、李红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统筹规划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强化街道绿化美化的四季理念的建议》(第0483号)已收悉,因建议内容涉及海绵城市建设、街道绿化美化两方面工作,我局会同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办理此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海绵城市建设方面
建议中提出的“城市规划建设要把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人文休闲等一体设计”、“在有绿化带的道路边缘增加一些侧石开口,引导车行道的雨水进入绿地空间”等内容,符合工程建设实际,对于我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2022年成为国家第二批系统化推进海绵建设示范城市,截至目前,我市已实施海绵型建筑与社区、海绵型公园绿地等6大类项目94个,其中项目完工71个,完成海绵投资32.3亿元。2024年,我市经验做法入选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荣获“城市典范”称号。
在法规政策方面,《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切实保障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有序推进,海绵城市理念推广有法可依;制定《沈阳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设计审查及现场施工巡查管理机制》等多项管理举措,颁布《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工作方案》,采取设立打分奖惩机制激励各区高质量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规、建、管全流程监控。在技术标准方面,修订《沈阳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规定统筹考虑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水系规划、绿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依据建筑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城市道路等不同类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合理设置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导流渠、渗井、渗管/渠、调节塘、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桶等海绵设施,引领全市海绵城市项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沈阳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专篇(章)编制深度要求(试行)》,海绵城市建设内容以专篇形式贯穿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规定了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水系、城市绿地与广场等海绵城市建设专篇编制要求;编制《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验收规程》,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形成闭环监管体系。打造了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其中:公园绿地项目有南京南街雨霁园、仙女湖公园、铁西区公和桥桥下空间等;口袋公园项目有浑南区朗明生态公园、铁西先锋园等;海绵型道路项目有西江街、轩兴四街等。尤其是和平区先锋家园停车场项目,引入“平急两用”理念建设的雨洪调节池,可有效应对50年一遇降雨。
二、城市绿化方面
(一)植物配置方面
城市绿化中突出本地特色,坚持因地制宜、遵循规律,审慎使用外来树种。从树种选择、公园形态到自然环境,体现北方城市大气、疏朗、浑厚的特点。要求公园建设植物配置方面应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坚持乔灌草结合。以乡土植物应用为主,注重常绿植物应用,常绿、落叶乔木比例宜达到 3:7,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二)冬季景观营造的方面
2021年,印发《沈阳市公园绿地冬季景观营造导则》,导则要求沈阳市园林各部门充分利用冬季冰雪资源,营造北国景观。在综合公园,适当营造集中式冰雪造型艺术作品群,形成规模化的冰雪景观园林,利用冰雪造型艺术丰富公园冬季景观,提升游园乐趣;在城市广场,适当增设小型雪雕、冰雕及冰雪小品、冰雪娱乐设施等,营造冰雪文化氛围,突出地域特色;在街旁绿地、重要城市节点适当点缀冰雪艺术作品,题材上应与周围环境风格保持一致,突出地域特点,丰富景观层次。
(三)精细化管理方面
一是全市古树名木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开展普查工作,古树名木基本信息已经上报住建部,并在古树名木上悬挂“二维码”,广大市民可以扫码查询相关信息;二是2020年印发了《沈阳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规范》,其中包含《沈阳市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导则》《沈阳市行道树种植技术导则》《沈阳市行道树修剪技术导则》《沈阳市绿篱养护技术导则》《沈阳市园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导则》五项内容。导则对树木栽植管理、树木修剪、病虫害管理等方面均做出明确规定,以指导各区提升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在灌溉方面要求应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管渠或整理地形等方式,提高绿地的排灌能力;新植树木应在雨季之前对树池进行封土,防止雨季水涝。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海绵城市建设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统筹作用,做好顶层设计,领会国家海绵城市政策信息和先进技术标准,引导我市海绵城市健康、有序推进。二是加大海绵项目方案审查与现场巡检力度,严把施工质量关,发现问题立即交办整改,全力打造望花海绵连片示范区及一批高质量精品工程。三是邀请专家开展政策宣贯及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建设、设计、审图、施工、监理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增强海绵城市社会影响力,提升公众对海绵城市认知度。
(二)城市绿化方面
继续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规划应用指南》。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明确公园绿地、街路行道树、防护绿地、单位庭院及居住区、滨水空间等区域适宜栽种的阔叶树、常绿树、地被花卉、草坪、攀缘植物等植物名录和生态习性,构建以乡土植物为主的稳定城市生态空间。
感谢你们对沈阳市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