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筑牢城市安全发展根基的提案》(0631号)的答复
王明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筑牢城市安全发展根基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建设的关注,通过您的提案,我们可以看出您对我市管廊建设方面工作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规划发展到项目建设,您都了如指掌,并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我们对您的提案非常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管廊现状
截至目前,我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共计8个,累计长度58.61公里(国家试点项目4个、32.2公里;竣工项目5个、51.50公里;在建项目3个、7.11公里)。在城市新区建设的管廊项目2个,一是浑南新城管廊一期工程,全长19.3公里;二是浑南新城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全长5.86公里。在城市改扩建道路下建设的管廊项目1个,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全长2.31公里。在各类园区建设的管廊项目,一是铁西新城综合管廊,全长11.4公里;二是沈阳中德园宝马新工厂区域综合管廊,全长3.4公里;三是浑河26街综合管廊,全长2.99公里;四是四环路综合管廊,全长0.72公里。在城市老城区建设的管廊项目,南运河段综合管廊项目,全长12.63公里。
二、我市管廊建设开展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管廊规划
为做好我市管廊建设工作,依据规划先行原则,以《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为统领,形成《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并依此制定了《沈阳市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为全市振兴发展夯实了基础,为今后的管廊建设提供了规划支撑。
(二)加强前期调研,科学安排管廊建设项目
合理制定管廊建设计划,加强前期调研,综合城市发展需要,建设资金筹备,项目资金测算,以及管线单位意见等因素,谨慎选择拟建管廊项目。在城市老城区,慎重开展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优先考虑开展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在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时,依托道路工程同步开展管廊项目建设;以先新建、后改造,先干线、后支线的思路进行管廊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管廊建设的时效性,使建设资金为城市发挥更大作用;在管廊设计上预留一定的拓展空间,为今后管廊功能提升提供保障。
(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我市从建管并重原则出发,坚持学习借鉴与原创相结合,逐步探索、建立和实施一套具有沈阳特色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政策措施,并不断完善中。先后制定了《沈阳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暂行办法》《沈阳市管线入廊管理规定(试行)》《沈阳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办法(试行)》《沈阳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等系列文件,规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和维护等事项,为管线入廊、运营和维护提供了政策依据。编制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技术管理规范》《沈阳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预埋槽道应用技术规程》等沈阳市地方规范、标准,为我市的管廊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
(四)加强宣传引导,让市民认识管廊、支持管廊建设
为了让广大市民深刻认识综合管廊,南运河管廊在和睦公园建设了市民参观点,定期为市民开放,通过操作管廊管理平台、介绍管廊建设经验等方式,记录了南运河管廊的建设历程,全方位体现南运河管廊的日常运行状态。展示厅面向社会开放后成为向沈阳市民科普地下综合管廊的重要窗口,向参观的市民介绍管廊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等特征,宣传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发挥的重要作用,更能展现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的多种功能。
三、完成管廊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
我局已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并通过住建部和财政部的验收。在推进试点项目建设工作中努力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积极探索、砥砺奋进,取得了多项经验成果。
(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的沈阳市综合管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乡建设局,成员单位涵盖市直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和管线权属单位等31个部门和单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亲自协调调度,市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形成有效工作合力,处理解决了试点工作各种具体问题。
(二)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决策部署落实力度
把管廊试点纳入到政府宏观决策体系之中,重点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管廊建设调度机制,定期调度、实时部署、解决问题;二是建立督查制度,形成“三级督查(部省市)、四级考核(部省市和城乡建设局)”模式,对重大政策、重要部署和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三是建立目标考核,确保实现前期审批、资金落实、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各项既定目标;四是建立报告制度,落实部省市要求,及时报告试点工作重要事项。
(三)通过创新建设模式,探索建设资金渠道多元化
积极探索、实践PPP模式,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如南运河段综合管廊被列为财政部第二批PPP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10.14亿元,社会资本投入18.66亿元,满足了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采用后置PPP模式建设,南北快速干道和综合管廊累计吸纳社会资本31亿元,社会资本方占股100%,为全市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通过坚持区域一体原则,因地制宜实施管廊工程
坚持区域一体开发理念,推动管廊项目与老城区、城市道路、新区建设、工业园区等共同开发。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与南北快速干道地下交通隧道同步建设,创造性地实现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为全国首例。铁西新城综合管廊地处城市新区,场地开阔,采用了明挖现浇法施工,减少成本。浑南新城综合管廊二期工程结合浑南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全线采用先进的预制拼装施工工艺,组织便捷、质量高、难度低、周期短。南运河段综合管廊地处老城区,全线采用盾构建设模式,减少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五)通过坚持质量安全为本,推广应用先进施工管理技术
积极探索综合管廊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编制完成地方规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技术管理规范》和《地下综合管廊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同时,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施工管理技术,在南运河段综合管廊采用盾构方式施工,突破了国家现有管廊施工技术规范,成为全国首例盾构方式施工的管廊;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采用半明挖半盖挖方式施工,同步采用现浇预制相结合的方案,并引入BIM技术;浑南新城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全线采用预制拼装技术,形成了地下管廊预制拼装技术的经验;铁西新城综合管廊具备明挖条件,因此均采用明挖现浇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