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政府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电话:12319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 涉密信息严禁上网 |
您好,今天是:
欢迎访问沈阳市城乡建设局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营商专栏

党务公开

局长信箱

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关于解决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的提案》(第0621号)的答复

2021年02月24日 来源:沈阳城乡建设局

赵海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通过近两年市政府针对停车难、行车难问题,编制了专项方案。我市道路通行状况明显好转,2020年我市第三季度交通运行评价指标显示,城区内高峰时期路网平均车速为26.3公里/小时,达到国家畅通城市A类一级标准(25公里/小时)。

一、坚持规划引领,有效指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城市和交通系统发展规律的研究,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同步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0年我市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确定未来15年交通发展目标、指标和策略,坚持交通系统与用地开发、基础设施与运行管理的统筹协调,实现城市和交通系统协调发展。配套做好城市路网规划、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等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编制了《沈阳市快速路近期建设项目专项规划》、《沈阳市环间通道近期建设专项规划》、《沈阳市跨区通道专项规划》、《沈阳市跨河通道专项规划》等,进一步丰富我市交通规划体系。制定完善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对项目交通影响措施进行规范,促进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二、持续精准发力,加快完善城市快速路交通体系

2019年以来,我市建成东一环、沈辽路、长青街、胜利大街、浑南大道高架段等快速路工程,新增快速路里程30公里,快速路总里程达341公里。随着浑南大道隧道段年底前通车,将进一步缓解青年大街和南二环交通压力,强化浑河南北主城交通联系,初步实现二环南移战略。四环棋盘山隧道、沈康高速延长线、中德园大堤路等快速路工程正抓紧实施,目前在建里程35公里,计划2021年底前陆续竣工,建成后将有效加强外围副城与主城的交通联系。与此同时,我市已启动北一路快速路(二期)、元江街快速路等9项快速路拟建项目前期工作,拟建里程41公里,建成后我市快速路里程将达到417公里。此外,在快速路投融资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PPP项目总投资达140亿元。

三、加快优化路网,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供给能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提高主城区道路网综合承载能力,落实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完善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级配,打通交通堵点,提高城市路网通达性。主干道和出口路建设方面,城市北部地区打通了陵园北街、怒江北街、西江街三环出口路、沈彰大道等多年交通瓶颈。城市南部地区将主城与苏家屯联系通道由3条增加到6条,已经建成迎春街以及中央大街桥南侧接线路。城市西部地区建成通车22号路与细河路贯通工程,建成通车昆山路西延长线,解决皇姑区无西出口通道问题。城市东部地区正在加快推进连接棋盘山地区的马宋公路、连接沈北高新区的沈闫线和连接沈抚新区的长安路东延线工程。跨河桥梁建设方面,建成通车长安桥、东塔桥、中央大街桥、云龙湖桥,跨河通道由2011年的12座增加至20座,平均间距由4.2公里减小至2.5公里。打通堵点、瓶颈路方面,已采取节点立交、路口渠化、远端疏导、信号优化等多种举措加以解决,近两年已解决或正在实施工程的27处。优化支路微循环方面,完成改造702条街巷路,在2019年建设24条小区配套路基础上,今年继续实施17条小区配套路,进一步加强城市毛细血管通行能力。

四、鼓励绿色出行,大力加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

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优化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加强与交通枢纽、停车场的衔接,促进便捷换乘,落实公共交通系统用地和资金保障。地铁建设运营方面,已建成通车4条线路,包括地铁1号线、2号线、9号线、10号线,运营里程达到117公里,日均客流量达到72万人次。正在实施2号线南延线、3号线、4号线3条线路,总里程约89公里;年底前还将计划实施2条线路,分别为1号线东延线和6号线,总里程约51公里。常规公交方面,开通11条高峰快线、70条微循环线路,设置公交专用道506公里,建设公交港湾248处,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19%,公交站点基本实现500米半径全覆盖。结合地铁910号线的通车运营,增设地铁接驳公交线路,强化地铁与公交的一体化换乘;今年年底前将建设改造公交场站3万余平方米。另外我市还于今年获得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荣誉称号。慢行系统方面,提升改造142公里主次干道沿线的人行和自行车道系统,主要通过清理停车、设置隔离桩、维修破损路面等措施,增强慢行交通舒适性。在滨水慢道方面,已建成浑河南北两岸80公里连续滨水慢道,完成城市运河两岸64公里慢道系统改造,实现环城水系与浑河滨水慢道互联互通。

五、加强交通管理,切实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为切实提高城市交通运转效率,我市通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工作举措,全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推进交通设施规范化方面,持续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工作,全市交通信号系统控制率达到100%。加强交通管理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286处老旧电子警察改造项目,维护交通隔离护栏21.5万米、维护交通标线113万平方米、新建各类交通安全设施3000余套。精细优化道路交通方面,开展了路口、路段的交通渠化、解决重点区域交通治理、维护慢行交通通行、加强施工调流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了我市道路交通组织精细化和道路交通服务的水平。持续开展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推动智能化平台运行建设方面,启动情、指、勤、督一体化交通管控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交管数据中心、分析研判系统和警务管理系统。进一步谋划沈阳全路网智能交通管控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我市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和综合管控效能。同时按照市人大要求,我市从2019年下半年,按季度开展交通运行综合评价,目前已编制完成5期报告。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新媒介,广泛传播自律、包容、文明、礼让的现代文明交通理念,推动建立与汽车社会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交通文明。深入开展全国交通安全日公交出行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文明交通的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文明体验等公益活动,引导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六、多措并举,破解停车缺口

目前,已解决停车缺口47.8万余个,完成计划的95.6%,还有2万余个正在实施,预计年底前完成。

1)新增建设泊位19.02万。利用闲置空地建设泊位3.28万个;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泊位1.34万个;利用桥下空间建设泊位0.61万个;建设地铁换乘停车泊位0.47万个;建设立体停车泊位0.51万个;利用社会资本自有用地建设泊位2.27万个。结合人防工程、医院、学校建设改造泊位1.9万个;结合景区公园、一河两岸建设泊位0.71万个;避让消防通道,规范居民区内部泊位7.93万个。

2)挖潜停车资源21.6万个。对945条街巷道路设置停车泊位17.8万个。利用路缘石建筑退线空间,挖掘泊位3.8万个。

3)盘活共享泊位7.22万个。推行160个小区配建闲置泊位租售,盘活泊位4.8万个;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共享停车泊位1.22万个;启用闲置的商业、共建泊位1.2万个。

感谢您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