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关于推进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提案》(第0257号)的答复
赵玉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在提案里列举了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成功案例,并结合外市成功经验对如何开展适合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符合当前国家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总体要求,有利于解决我市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的切实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一、目前我市建筑垃圾现状
近年来,城市建设和拆迁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据统计,我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300多万吨,主要为房屋拆迁、建筑施工、装饰装修、市政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未来几年内,工程拆迁、装饰装修、地铁、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建设将高强度推进,同时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由于我市回填排放地点较为分散,全市建筑垃圾无法进行分类和集中排放,同时存在乱排乱卸现象,给沈阳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市容卫生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
二、我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建筑垃圾的处置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各区、县(市)没有建立本辖区建筑垃圾临时存放点,建筑垃圾减量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是建筑垃圾管理体制不顺,执法不力。全市区域内建筑垃圾相关管理和执法部门没有形成的闭合的链条式管理体制,管控失衡、执法不力,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污染城市环境。
三是相关配套监管平台不完善。现有的运输车辆监管信息平台,只能对运输车辆的基本信息、行驶轨迹进行监管,无法实现全车体、全覆盖、远程控制等信息化监督管理。
四是由于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刚刚起步,建筑垃圾处置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三、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初,市人大代表李兴国提出了《关于沈阳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建议》,市人大环资委将该项工作作为重点督办建议。2019年,市政府将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开始加速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各项工作。
1.赴外地学习调研
近两年,市建设局、执法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房产局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先后赴郑州、许昌、北京、南通、杭州、上海、厦门、南京、济南等示范城市进行了学习调研,参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借鉴他们在政府扶持、政策引导、特许经营、财税优惠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2.开展建筑垃圾存量统计
按照市领导工作部署,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全市建筑垃圾存量统计。目前我市建筑垃圾存量为300—400万吨左右,主要为房屋拆迁、建筑施工、装饰装修、市政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
3.编制可研报告及价格测算
结合外地经验模式和我市实际,我局委托沈阳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固定式补贴价格测算》、《移动式补贴价格测算》、《超规定运距补贴价格测算》四个报告,连同固定选址情况、土地供应方式、特许经营方式等形成汇报材料,上报市政府审定。
4.编制特许经营模式实施方案
我局会同市执法局,委托沈阳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了《沈阳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项目(一期)实施方案》,确定本项目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特许经营者,经营期30年。
5.完成项目招标,确定特许经营企业
依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项目(一期)联审意见,市执法局委托招标公司完成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项目(一期)招标工作。沈阳中城城市矿产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建筑垃圾特许经营中标单位。目前已签署特许经营协议,正在完成后续相关工作。
6.起草《沈阳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按照市领导工作要求,今年初我局起草了《沈阳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先后两次征求各相关部门和区政府意见。《管理办法》内容包括总则、处置管理、运输管理、选址与建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费用管理、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等。目前该《办法》已报市政府审定。
7.项目建设情况
按照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部署,从去年6月份开始启动沈北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固定处理厂项目建设。该项目坐落沈北新区清水台镇熊家岗村,设计能力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由市国有企业--中城集团负责建设和运营。目前该项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始设备进厂和安装调试,预计6月份完工并试运营。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1.做好项目服务。结合创建营商环境、在项目立项、再生产品应用等环节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鼓励企业采取直接投资、PPP等多种方式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加快资源化处置企业各项审批进程,帮扶企业快速建厂投产。
2.配合浑南区政府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摸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经验,确保建筑垃圾收集、排放、资源化处理系统化、程序化、规模化,做出行业表率,推动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工作的开展。
3.鼓励技术研发。鼓励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垃圾分离工艺技术、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再生建材生产技术等研发,不断提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附加值,扩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范围。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积极研发新型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套装备,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深度发展。
4.继续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工作方案。加强部门联动,做好各部门职责分工,在项目建设、运营、再生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为企业开设“绿色通道”,促进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正规化、规模化发展。
5.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垃圾和散流体物料运输车辆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全面采用合法合规车辆运输,加强专业执法和社会参与监督,多措并举强化运输过程管理,对违法违规车辆进行严肃处理,对涉事企业进行通报,列入黑名单,取消行业从业资格。
感谢您对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