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关于完善非机动车道规划的提案》(第0397号)的答复
孟文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非机动车道规划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时间我市完成了“一河两岸”慢道系统的提升改造、启动了南北百里环城水系绿道建设、编制了《沈阳市绿道规划建设计划导则》。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我市重点区域内慢行系统进行了全面调研,我市中心城区慢行系统总长2910公里,其中二环内及三台子、于洪南里、长白岛、浑南等重点区域慢行交通出行量大、矛盾突出,共有106条主次干路(368公里)的慢行系统需要提升改造。我市拟从2019年到2021年用三年时间逐步提升改造核心区慢道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达到慢行提升的效果:
一、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慢行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市、区两级财政应把慢行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年度预算和城建计划。同步考虑项目建成后能够有长效的维护资金保障机制,保证各项设施的持续平稳运行。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二、分步实施
利用三年时间重点针对我市核心区(新二环范围)的主次干路慢行系统,以及三环内的于洪南里、三台子、长白岛、浑南等部分需求集中的区域,将主城内已建成主次干道的慢道系统通过打通瓶颈、拓宽改造、增设护栏、保障路权进行提升改造;新建干道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证自行车道宽不低于2.5米、人行道宽不低于3米、混行道宽不低于5米,发挥干道慢道的通勤功能。
三、重点区域周边提升
以中小学校、地铁车站、公园景点为核心,通过补植行道树、增设无障碍设施、清理占路停车、修葺破损路面提升周边1公里范围内支路的慢行品质,发挥慢道的接驳和生活功能。
进一步结合“一河两岸”浑河慢道的建设,重点打造南北百里运河慢道、丁香湖慢道、沈棋路慢道、秀湖慢道,形成鱼骨状的休闲慢道系统,发挥慢道的休闲健身功能。
感谢您对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视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