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关于城市热点地区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的提案》(第104号)的答复
沈建提案〔2023〕17号
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关于城市热点地区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的提案》(第104号)的答复
吴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城市热点地区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时间我局完成了“一河两岸”慢道系统的提升改造,并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无人机拍摄等方式,对我市重点区域内慢行系统及慢行出行量进行了全面调研。
您提出的“加强热点地区城市慢性交通设施建设、提升对阻碍慢行系统发展状况的管理力度、营造大力推广慢行系统的宣传氛围”三点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我局已完成全市示范路段提升改造,达到示范引领作用,补齐城市慢行系统关键短板。
具体从以下五方面开展慢行系统建设相关工作:
一、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案
突出以人为本,慢行优先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人民设计师的作用,按照“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的建设原则,即行人优先、非机动车优先;机非分离、人车分离;人行道贯通、非机动车道贯通;增加过街安全设施。高标准进行街路更新方案设计。
二、梳理沈阳市慢行系统问题
2022年已与各区统筹协调,系统梳理我市慢行系统现状基础及痛点难点,形成慢行系统提升任务清单,统一形成项目,项目正在争取专项资金,待资金到位后立即组织实施。
三、继续推进街道更新,优化慢行体系
依据“六化”、“U型空间全要素”和“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一增加”的建设原则,开展沈阳市“两环十横十纵”街道更新规划方案编制及总体设计工作。强化交通板块慢行系统建设,自2021年起已完成33项街路更新工程,总长67公里,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沈阳经验”。2023年全年共启动29项街路更新工程,总长50公里。
四、统筹协调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背街小巷是我市“五工程一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在背街小巷方案实施前,审查设计方案,重点放在优化慢行空间上。将慢行空间的改造作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主战场,着力营造“尺度宜人、绿色生态、文化彰显、景观艺术”的街区环境。
五、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
2022年已做多期街路更新宣传工作,宣传中以绿色出行为主题,今年将继续进行相关宣传工作,共同营造“慢行示范都市”。
感谢您对改善慢行交通出行工作的重视和关心。